东莞市中天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EN 扫一扫关注我们 0769-22687116

东莞市中天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EN

新闻资讯news

锂离子电池依然是动力、消费、储能电池的首选

2020-09-17(791)次浏览

锂电池是继LED后又一个对人类文明作出突出贡献并使其研究开拓者获得诺贝尔奖的工业产品,是截至目前移动供电的最佳物质载体,催生/优化了新能源汽车、笔记本电脑、功能/智能手机、电动工具、电化学储能、无人机等多个行业,是一系列里程碑式应用创新的底层支持者。

  锂电池是继LED后又一个对人类文明作出突出贡献并使其研究开拓者获得诺贝尔奖的工业产品,是截至目前移动供电的最佳物质载体,催生/优化了新能源汽车、笔记本电脑、功能/智能手机、电动工具、电化学储能、无人机等多个行业,是一系列里程碑式应用创新的底层支持者。


  自上世纪下半叶以来,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持续取得技术进展。在多指标评价体系中,锂离子电池的表现大幅优于其他二次电池。质量/体积能量/功率密度、日历/循环寿命、充放效率等参数在众多储能技术中拔得头筹;规模、自放率、寿命等技术指标也居于前列。可以认为,锂离子电池是储能技术,尤其是电池储能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里程碑。


  我们认为,动力电池的技术发展方向在经历为时总计约5年的“能量密度为王”时代之后,已开始逐步转向“N专多能”的均衡实用时代;消费电池的单体带电量、倍率性能等还将有所提升;储能电池对成本、寿命的要求仍将持续。从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计算式E=U/[1/Qc+1/Qa+minact]出发,综合考虑成组效率,我们估计,现有体系下的动力电池包质量能量密度约200Wh/kg或稍多,体积能量密度约300Wh/L或稍多,深充深放倍率3C基本就是极限。


  总而言之,技术-工程层面的优化难以使得电池及新能源汽车再一次经历“脱胎换骨”级别的改变,相当于此前锂离子电池战胜铅酸、镍镉、镍氢电池级别的改变。只有科学层面的创新才可能让电池及新能源汽车的常规使用性能走向下一次跨越。


  “下一代电池”概念宽泛且概念间有交叉,但回归本质,多立足某一种载流子,对相应的正负极、电解质等进行革新。我们估计,最适合作为动力电池载流子的元素大概率仍然是锂;“下一代电池”将主要面向动力电池的质量/体积能量密度提升,正极仍然是电池性能的主要瓶颈,负极、电解质的作用也相当关键。固态电池、锂硫电池等等均有相当价值。“科学创新性”和“工程应用性”将同时贯穿“下一代电池”研究工作始终。

最新资讯

0769-22687116

服务热线:0769-22687116

联系电话:18925111970; 13622382920

公司传真:0769-22687116

公司邮箱:tangfengchun@zthpower.com

公司地址: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景观路16号中天和产业园